黔东南州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工作,通过“本地培养+外地引进”等方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,加大科技人才赋能产业发展力度,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升级,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一是注重配套政策支持。结合黔东南州情实际,出台《黔东南州科研项目经费“包干制”改革试点实施方案》,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,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活力,为科技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力保障,营造良好氛围。制定《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领导班子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(试行)》和《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外国专家(外籍工作人员)走访制度(试行)》,加大人才走访服务力度。同时在州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设立“青年启航项目”,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。
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引进。积极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,截至2024年底黔东南州共计入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74人;大力争取“科技副职”“科技专员”人才选派,2024年共获入选“科技专员”13名,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,较好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。加大黔东南州科创文创园建设力度,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,目前已入驻州内高校、科研院所博士45人。此外,积极深化与省外科研单位产学研合作,柔性引进中国农科院、江南大学、佛山大学等科技人才服务产业发展。
三是注重人才产业结合。围绕黔东南州产业发展科技需求,通过联合申报项目、共建科创平台、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方式,切实发挥人才作用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通过项目吸引中国农科院、江南大学等高校、科研院所专家团队1000余人次参与课题研究,破解产业技术瓶颈。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质效提升,建设2025年度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52个,投入科技经费388万元,撬动企业投入506万元,助力农业产业发展。柔性引进专家组建黔东南州碳基材料研究院、黔东南州大健康产业研究院、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研究院及锡利贡米、果蔬加工与营养健康贵州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等,进一步促进社会产业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