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遵义市举行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”新闻发布会。记者在会上获悉,今年以来,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紧紧围绕“六大产业基地”“富矿精开”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科技需求,健全科技创新体系,强化科技要素供给,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。
把创新平台“建”在产业链上。围绕酱香白酒、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竹产业、电池等重点产业,集聚顶尖创新资源,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,提升创新策源能力。目前,已建成“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”,牵头建设贵州省生物制造领域实验室,成功重组2个全省重点实验室,获批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,建成“遵义市有色金属研究院”。
把创新主体“育”在产业链上。坚持把企业作为链接科技与产业的关键节点,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。2024年,省市两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主导的项目经费比例达到80%以上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99家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22家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92家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7家。
把创新项目“落”在产业链上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,提升关键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能力。2024年,遵义市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、省重大专项3项、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(重大项目)2项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6项,争取财政资金6580万元;实施市科技重大项目2项,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00万元,带动总投资900万元。
把创新团队“设”在产业链上。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,积极培养优秀科技创新团队。2024年获批科学家工作站2个,立项培养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、市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0个。印发《遵义市科技创新团队引领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》,启动第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报工作,拟围绕建强传统产业、培育新兴产业、布局未来产业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00支。
把创新政策“用”在产业链上。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、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,今年以来,遵义市59家先进制造业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,229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,111家企业获得2024年度无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科技计划项目支持。
下一步,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对遵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。